但是,齐物所具有的彻底性,其效力不仅瓦解了各类公理言说,而且对各类社会政治言说提出了质疑。
而事实是,文革之后,传统文化在学术界虽然被平反,但仍然出于次要地位,在整体上仍然被认为是封建的、落后的。熊十力较少用哲学解释儒学,并且他比较反对以哲解儒。
当时东海大学招聘,牟先生去了东海大学,徐复观也去了。当时我读硕士时,我的导师萧汉明先生就说,我们研究新儒家熊十力、唐君毅、牟宗三,他们读过的书你读过没有?仅仅从他们入手是不够的。关于文革和目前的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影响,您怎幺看? 林:我以为文化多元互动融通是须要的,中国文化传统就在多元中参与﹔但我们还是要记得文化霸权主义的一些问题,深入地去了解西方现代性的权力特质,努力去摆脱此中的限制。如果说全中国人都信了基督教,然后就会变得非常好。孙:我们并不是反对基督教的传播,只是现在它的传播不能造成多元化,反而草根里面的文化被它整个地换掉,把中国文化的整体打破了。
当时是以此文参加张君劢先生的百岁诞辰学术会议。我这个提法引起了刘述先先生的意见,那时他还不认识我,他写了一封信给《中国论坛》,《中国论坛》把那封信转给了我。所以,不懂八卦就是不懂得和谐,不懂《周易》也就很难深入理解和谐的奥义。
宋朝哲学家张载说了四句话,非常值得玩味,一句是有象斯有对,即只要有象,必定有一个东西和它相对。但要知道斗之外,还有一个和,这两者是二位一体的,而且和比斗还重要。《老子》五千言吗?确实有智慧,但也不能代表全部的智慧。在座的都是中国人,我们对于本民族的智慧当然是不怀疑的。
天人之际就是一个阴阳的问题,《周易》讲天地人三才之道,就是一个天人之际的问题。为什么说《周易》有五千年的历史呢?因为《周易》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,所谓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,他是由三个圣人——伏羲、文王、孔子,历经三个时代——上古、中古、近古而完成的。
但那是末流,不登大雅之堂。所以说,《周易》是儒家、道家发生学的源头,而儒家、道家虽然改变了《周易》,但是《周易》提供的思维方式,也影响了儒家和道家。而《周易》,其智慧,其核心价值观,就是和谐,就是阳刚阴柔的辩证统一,就是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。它为什么能居于这样的地位呢?简单回顾一下易学史,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原因。
全世界没有一本经典能够有五千年的历史,《圣经》只有两千年的历史,《古兰经》也只有1300年的历史。《周易》的智慧在于和谐 前面论道,《周易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,这个智慧是什么呢?就是和。讲到智慧,人们不免会想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《西方的智慧》一书。一句是对必反其为,即相对的事物,它的行为方式必然是相反的。
一句话是有反似有仇,即免不了有矛盾、有挫折、有斗争。《周易》还有个原理,即世界是分阴阳的,所有的事物——宇宙、自然、社会、人生,都是分阴阳的,都是由阴阳两方面共同组成的。
不过和谐的取得是需要过程的,它不是既成的东西,而是通过不断的调节变易得来的。天和地相对,雷和风相对,水和火相对,山和泽相对。
那么,东方有没有智慧?中国有没有智慧?对于这一点,持欧洲中心主义的学者似乎是抱怀疑态度的。这里我们不妨以八卦为例,看看《周易》的和谐思想。你看,这不是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史同步吗? 《周易》本属蓍占之书,用今天的话说,也就是算命之书,数字卦的破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官方认可此说,《周易》便从所有的经书中脱颖而出。我曾说,《周易》的智慧,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。进入专题: 《周易》 易学 。
直到到民国年间,由于把《周易》看成是迷信,其地位才一落千丈。最后一句最重要,是仇必和而解,即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和,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。
中华民族,自古以来,就像是一个大海绵体,能够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整合为一个整体,早在尧的时代就开始这种整合了,经过了夏商周,一直到春秋战国,华夏就正式形成了。所以阴和阳,排列组合,有的是优化组合,有的则不是。
所以,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孔子、老子这些大思想家不断用哲学的思想来解释《周易》,《周易》也就由宗教书变成了哲学的书。黑白鱼头尾相抱,即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,也就是阴阳结合为一体。
司马迁说了一句话:究天人之际。司马迁是一个很伟大的人,凡是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,一律都是伟大的易学家。从此以后,《周易》群经之首的地位再没有动摇过。后来,汉武帝、董仲舒慢慢接受了这个观点。
而且,更重要的是白鱼有一个黑眼睛,黑鱼有一个白眼睛,前者是阳中有阴,后者是阴中有阳,谁也离不开谁了。本文根据作者在乾元国学的演讲整理,未经本人审阅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汉朝以后,《周易》经传被奉为经典,直到清代,被称为经学时代,解释《周易》的成果有三四千种之多。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做这个讲座,其实心里很紧张、很有压力,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《周易》的智慧。
那不叫易学,而是数术,也就是所谓的算命。《易传》形成于孔子及其门下弟子之手,这个时期的《易》已被诠释成为哲学书了。
可见,韩国的国旗是很能反映张载那四句话的深意的。这是认为《周易》这部书,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发生、成长、定型的整个历史。经过多年反思,我们对这个问题也有了深刻的认识,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,我们国家一再强调和谐的重要性,现在又提出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,在国际上推动建设和谐世界,把联合国改造成一个和谐大家庭的目标,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。反过来说,如果天在下,地在上,地气下降,天气上升,天地交,这是很好的一件事。
《周易》是不是迷信?历史上的确有人借助《周易》搞迷信。到汉宣帝时候,有一个宰相,认为《周易》是圣帝明王治太平之书,帝王应该用《周易》原理,创造一个太平盛世。
那《周易》为什么居于群经之首呢?这与司马迁有关。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应该是由斗转变到和才对的,可是当时没有做,还是继续斗。
乾代表天,坤代表地,两卦相对,天不能没有地,地不能离开天,天地组合就是一个宇宙。《孙子兵法》吗?国内外都很重视,但中国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,所以它同样也不能代表全部的智慧。